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房屋,房屋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,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。以往世界各地的风灾、雪灾、水灾、火灾、地震等灾害都证实了房屋的安全与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息息相关,我国唐山大地震就有二十多**死于瓦砾中。
受2008 年汶川地震对我国房屋的破坏造成的影响,近年来房屋抗震安全鉴定的比例逐年增加。近两年各种关于抗震内容的修订规范陆续执行,足以证明建设部对于抗震鉴定的重视度。在鉴定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占据很大的比例,对于结构性能和构造体系是鉴定查勘的关键。主要包括抗震构造和抗震承载力验算,所以安全检测中较复杂的一类,有时需要有较丰富的结构知识和经验判断。
房屋一般由主体结构、非承重构件及装修面层构成。影响房屋安全的主要是房屋的主体结构,也就是承重骨架体系,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框架柱、剪力墙及梁板,砌体结构的承重墙及钢筋混凝土梁板,各种结构的基础等。其次是非承重构件,如围护墙、隔墙、幕墙、女儿墙等。再其次是建筑装修面层,如抹面、饰面等。主体结构也有主次之分,主要是基础、墙、柱等构件,其次是梁板等构件。
我们对房地产行业质量鉴定分为五个部分:建筑、结构、水、暖、电。对房屋质量鉴定有三个标准,即可靠性、耐久性、适用性。可靠性是指房屋在目前条件下是否安全可靠;耐久性是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安全可靠;适用性则是指,在满足了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是否适于人的居住。
目前,业主较关心的或者说房屋质量鉴定的热点一个是防水,一个是装修。而这两方面在技术上都属于比较难鉴定的。以防水为例,虽然问题不太大(相对于其他危及生命安全的质量问题),但鉴定过程却较为复杂。房屋一旦渗水、漏水,要想找到渗漏的原因和渗漏点,往往非常困难。解决的办法通常是通过多次试验来查找,这也是房屋渗漏问题屡修不决的重要原因。
1.我们要定期的进行对房屋安全鉴定,可以对房屋维护提出合理的建议,要及时查找出并更换掉老化的房屋部件,让房屋保持安全实用的现象,使房屋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,确保房屋的质量。
2.我们要分阶段对于陈旧的房屋以及危险的房屋进行安全、可靠性的鉴定会,如果一旦发现问题隐患要马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,然后根据房屋的结构以及实际情况,制定出合理、完善的维修方案。
3.如果房屋遭到暴风雨、地震、自然灾害等状况,要及时的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,防止出现意外事故的形成。
结构性裂缝多由于结构应力达到限值,造成承载力不足引起的,是结构破坏开始的特征,或是结构强度不足的征兆,是比较危险的,必须进一步对裂缝进行分析。非结构性裂缝往往是自身应力形成的,如温度裂缝、收缩裂缝,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大,可根据结构耐久性、抗渗、抗震、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。
在房屋安全鉴定中,现场调查、检测中裂缝是较普遍的现象之一,而建筑物的破坏往往始于裂缝,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。我国规范也明确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,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。所以在房屋安全鉴定过程中对裂缝的分析力求全面、准确、客观,要有科学的论证和判断。一旦判明为结构性裂缝,必须对之进行加固补强。对于非结构性裂缝如影响正常使用和结构耐久性,亦要进行处理。因此,如何鉴别裂缝、分析裂缝、控制裂缝,是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。
工程质量**鉴定是指受**机关或当事人委托,**鉴定机构依法运用建筑工程知识和技能及质量检测技术,对涉及诉讼活动的建筑工程质量、建筑材料、构件质量、施工安全等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别和判定的过程。
房屋的安全可靠性除了牢靠性外,还应包括房屋的耐久性和耐火性。这也和结构型式有关,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材料上。如木材易腐烂及虫蛀,钢材易锈蚀,砌体材料易风化,混凝土材料易碱化,这些都影响到房屋的耐久性。
很显然木结构耐久性较差,一般用来建临时性房屋。其他结构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其耐久性,如钢结构采取防锈防腐维护措施,砌体结构采用抹面防风化,混凝土结构根据使用环境控制混凝土质量(如强度、碱含量等)及钢筋保护层厚度。相比之下,混凝土结构房屋长期使用维护维修工作量较少,耐久性较好。就耐火性而论,也是混凝土结构房屋较好,砌体结构次之。木材本身就是燃烧体,木结构房屋耐火性较差。钢材耐火性能也很差,如果没有任何防火措施,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有15分钟。所以钢结构房屋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,才能确保其安全可靠性。
房屋抗震检测流程大致是以下几点:
1、收集房屋的地质勘察报告、竣工图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。
2、检查和记录房屋基础、结构的损坏部位、范围和程度。
3、调查分析房屋结构的特点、结构布置,复核房屋抗震承载力。
4、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房屋检测项目需要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。
5、房屋应按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》GB50023-95,可以采取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,进行抗震能力分析。
6、现有房屋整体抗震能力的评定。不符合抗震基本要求的房屋,按有关技术提出抗震加固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