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我们要定期的进行对房屋安全鉴定,可以对房屋维护提出合理的建议,要及时查找出并更换掉老化的房屋部件,让房屋保持安全实用的现象,使房屋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,确保房屋的质量。
2.我们要分阶段对于陈旧的房屋以及危险的房屋进行安全、可靠性的鉴定会,如果一旦发现问题隐患要马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,然后根据房屋的结构以及实际情况,制定出合理、完善的维修方案。
3.如果房屋遭到暴风雨、地震、自然灾害等状况,要及时的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,防止出现意外事故的形成。
结构性裂缝多由于结构应力达到限值,造成承载力不足引起的,是结构破坏开始的特征,或是结构强度不足的征兆,是比较危险的,必须进一步对裂缝进行分析。非结构性裂缝往往是自身应力形成的,如温度裂缝、收缩裂缝,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大,可根据结构耐久性、抗渗、抗震、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。
在房屋安全鉴定中,现场调查、检测中裂缝是较普遍的现象之一,而建筑物的破坏往往始于裂缝,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。我国规范也明确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,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。所以在房屋安全鉴定过程中对裂缝的分析力求全面、准确、客观,要有科学的论证和判断。一旦判明为结构性裂缝,必须对之进行加固补强。对于非结构性裂缝如影响正常使用和结构耐久性,亦要进行处理。因此,如何鉴别裂缝、分析裂缝、控制裂缝,是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。
木结构虽然自重轻,但强度很低,一般只能盖三层房屋,牢靠性较差。同等条件的混凝土房屋,结构型式不同,牢靠性也不同。牢靠性从高到低排列如下:筒中筒、框架-核心筒、剪力墙、框架-剪力墙、框支剪力墙、框架、板柱-剪力墙。同一种结构型式的房屋,牢靠性也有所不同,一般情况下,层数少的房屋比层数多的房屋牢靠。同样的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,全现浇的比内浇外挂预制墙板的牢靠。同样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,现浇楼板比预制楼板牢靠。
房屋在竣工之后往往都需要进行房屋抗震鉴定,每个地方的房屋抗震等级可能都不一样,地震高发地带抗震等级要求就会高,地震少的的地方抗震要求就会相对低一点,不过一般等级都接近7,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,对房屋的抗震性能做出全面评价,确保房屋在规定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,减少灾后不必要的损失。
非结构性裂缝往往是自身应力形成的,如干缩裂缝、温度裂缝、塑性收缩裂缝,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大,但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,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,可根据结构耐久性、抗渗、抗震、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。
结构性裂缝,根据受力性质和破坏形式分为两种:一是脆性破坏,二是塑性破坏。脆性破坏的特点是事先没有明显的预兆,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即断裂破坏。一旦出现裂缝,对结构强度影响很大,是结构破坏的征兆。脆性破坏裂缝是危险的,应予以足够重视,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和其它安全措施。塑性破坏特点是事先有明显的变形和裂缝预兆,人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,危险性相对稍小。此种裂缝是否影响结构的安全,应根据裂缝的位置、长度、深度以及发展情况而定。如果裂缝已趋于稳定,且较大裂缝未**过规定的容许值,则属于允许出现的裂缝,可不必加固。
北方寒冷地区为了满足保温的需要,加大了外墙厚度,提高了承载能力,房屋的安全性能也相应提高了。另外,有防空要求的城市,房屋有否人防地下室也影响到房屋的安全性能。有人防地下室的房屋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,战时能抵抗核爆炸冲击力的地下室,承担平时的使用荷载其能力绰绰有余。如果房屋的箱形基础兼作人防地下室,既满足箱形基础的要求,又满足人防地下室的要求,这种房屋的安全性能更高。
房屋的质量问题有多种多样,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,本文仅就易发现的变形和裂缝问题简单评述。当房屋出现整体倾斜,一般是主体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,若倾斜继续发展房屋就可能倒塌,基础不牢房屋易倒。当房屋使用后钢筋混凝土柱弯曲变形,说明主体结构承载能力不足,发展下去房屋也有倒塌危险。当房屋出现裂缝,我们要根据裂缝的部位、深度、宽度、形状及出现时间来分析造成的原因,判断其危害程度。如果裂缝不深,仅抹面有,则危害不大。如果裂缝深入到主体结构比非承重构件危害性大得多,宽度越大越不安全。主体结构如果在施工期间出现裂缝,一般是施工质量问题。如果在使用后出现裂缝,大多数是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。地震时出现的裂缝是抗震能力不足引起的。裂缝也有温度变化造成的,如砌体结构**层两端墙上裂缝。裂缝还有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,如砌体结构底层墙上裂缝。显然砌体结构底层墙上裂缝比**层墙上裂缝危害性大。在高烈度地震区,如果地震还未发生,承重墙就有通透的宽裂缝,这种房屋是很不安全的。有些预制楼板在两块板之间出现裂缝,这是板缝混凝土未捣实造成的,危害不大。如果预制楼板出现横向裂缝,这是板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,预制楼板有断裂塌落的危险。房屋出现质量问题要采取有效的补救加固措施,恢复原有的安全性。